搜索
首页 《送韩持国》 韩氏棣萼盛,於我为薰莸。

韩氏棣萼盛,於我为薰莸。

意思:韩国棣属盛,在我为善恶香臭。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韩持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曰予非才敏,乃与世寡游》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的诗。 首联“曰予非才敏,乃与世寡游”,诗人表达了自己并非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与世隔绝,缺乏游历,才显得无能。这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和自我批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世事纷扰的厌倦和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 颔联“三四洛阳友,过半已成丘”,诗人回忆起曾经的朋友,他们大多已经离开了人世,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颈联“晚节五六人,文行皆洁修”,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在晚年仍然保持高洁品行的人的敬仰之情。这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品格的自勉。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开旧州,寻找新生活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雪后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厚意的诗,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读来令人感动,也令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曰予非才敏,乃与世寡游。
三四洛阳友,过半已成丘。
晚节五六人,文行皆洁修。
韩氏棣萼盛,於我为薰莸。
君比众最笃,我唱君非酬。
昔我竹轩下,破窗风飕飀。
君时不厌过,逍遥谈未休。
颇为俗士憎,恬不防吝尤。
迩来我还都,君亦辞旧州。
旧州君所隐,安得此久留。
雪晴命驾归,使我生悲愁。
谁见潩水上,定更不惊鸥。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棣萼

    读音:dì è

    繁体字:棣萼

    意思:比喻兄弟。
    《晋书孝友传序》:“夫天伦之重,共气分形,心睽则叶悴荆枝,性合则华承棣萼。”
    唐·杜甫《至后》诗:“梅花一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仇兆鰲

  • 薰莸

    读音:xūn yóu

    繁体字:薰蕕

    意思:(薰莸,熏莸)
    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好坏等。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