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辞粟操》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意思:有把我当成是啊,难道没有以为我不是。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辞粟操》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食子之粟,饱复何为。
当人之赐,罪亦何辞。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它以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方式,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首两句“食子之粟,饱复何为。”描绘了一种生活的困境,即接受他人的馈赠,满足了自己的生活需求,然而这种满足是否真的带来了满足感,或者只是表面的满足,这是值得深思的。 接下来的两句“当人之赐,罪亦何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困境,表达了对于他人赐予的接受,即使其中存在某种道德或伦理的问题,也难以完全拒绝。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无疑增加了诗的主题的深度。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是诗中的转折点,它揭示了人们对于自我认知的矛盾和不确定性。我们可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但也可能有自己的错误。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质疑,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最后两句“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则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无力感。即使我们尽力去理解自己,去接受自己,但仍然无法完全抵挡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议论。这无疑是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描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洞察力,展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它鼓励我们反思自我,接受他人的评价,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过于依赖他人的赐予。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食子之粟,饱复何为。
当人之赐,罪亦何辞。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无以

    读音:wú yǐ

    繁体字:無以

    意思:(无以,无以)

    1.不采用。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

  • 有以

    读音:yǒu yǐ

    繁体字:有以

    意思:
    1.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
    《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史记田儋列传》:“﹝横﹞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