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辟阳城》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意思: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辟阳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变迁的无奈的感慨。 首段“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描绘了一幅荒芜的城池高踞于岸上,诗人俯瞰清淇河的景象,奠定了诗歌的基调,荒凉、孤独、历史的沉重。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一句,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讨论。诗人对汉皇帝封审食其之事表示了疑惑和不解。审食其是汉朝开国功臣刘太公的管家,在刘太公被项羽俘虏后,审食其照顾刘太公和汉高祖的母亲吕后,因此汉高祖对他非常信任。然而,诗人对汉高祖因为审食其的忠诚和照顾而封他为侯,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让他参与国家决策的行为表示了质疑。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审食其奸淫行为的不满和不解。奸淫在古代是一种严重的罪行,按照常理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但诗人却对这种行为表示了疑惑,甚至对汉高祖对审食其的封赏表示了质疑。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汉高祖作为英雄却做出如此糊涂决策的失望和无奈。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一句,则是对汉高祖母亲吕后失去母仪风范,以及审食其丧失臣子节操的批评。 最后,“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一句,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这种复杂让人感到可笑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讨论,表达了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变迁的无奈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荒城、清淇河、汉代历史的描绘和评论,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思考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审食其这一历史人物的讨论,表达了对忠诚、道德、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传道

    读音:chuán dào

    繁体字:傳道

    英语:propagandize

    意思:(传道,传道)

    1.转述;传说。
    《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 天子

    读音:tiān zǐ

    繁体字:天子

    短语:王 帝王 君 君主 可汗 统治者 陛下 帝 沙皇 上 国王 当今 国君

    英语:a Son of Heaven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