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河南杜少尹》 十载归来鬓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

十载归来鬓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

意思:十年归来鬓未凋,华簪珠履见常官员。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寄河南杜少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归乡后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十载归来鬓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描绘了作者在外漂泊十年后归来,头发还未变白,与同僚们依旧保持着以前的交情。玳簪、珠履这些华丽的装饰,与朴素的家乡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热爱。 颔联“岂关名利分荣路,自有才华作庆霄。”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他并不在乎是否走上了荣华富贵之路,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故乡的天空下创造自己的辉煌。 颈联“鸟影参差经上苑,骑声断续过中桥。”描绘了作者回到家乡后,看到上苑中鸟儿欢快地飞翔,听到马蹄声断续地穿过桥的声音。这些生动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熟悉和热爱。 尾联“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描绘了夕阳下亭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田园生活的怀念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归乡后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故乡田园生活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载归来鬓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
岂关名利分荣路,自有才华作庆霄。
鸟影参差经上苑,骑声断续过中桥。
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关键词解释

  • 归来

    读音:guī lái

    繁体字:歸來

    英语:st 29

    意思:(归来,归来)

    1.回来。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

  • 常僚

    读音:cháng liáo

    繁体字:常僚

    意思:谓常参官中之同僚。
    唐·武元衡《窦三中丞去岁有臺中五言四韵未及酬报》诗:“在昔谬司宪,常僚惟有君。”
    宋·梅尧臣《宋着作寄凤茶》诗:“独应近臣颁,岂得常僚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