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潘叔玠家达观亭》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意思:眼界净还远远,心境会奇妙的地方。

出自作者[宋]韩元吉的《题潘叔玠家达观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旷达的胸怀与开阔的眼界”。 首段描绘了城市中的车水马龙,喧嚣繁华,然而作者却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着市井的喧嚣,仿佛与它们隔绝。这种“达观”的态度,正是作者内心旷达的体现。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作者眼中的青山白塔,视野开阔,心境空灵。这种“迢遥”的眼界,让作者领略到了自然的妙处,也让他感受到了心境的和谐。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对束缚的无奈,以及对开阔眼界的向往。他通过倚栏眺望,得到了远眺的机会,顿时感到天宇变得广阔。这种开阔的感受,让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泰然发天光,闲目了无碍”的向往,即希望自己能够像青山白塔一样,无拘无束地生活,不受任何束缚。这种旷达的胸怀,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核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旷达和开阔的眼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车尘蔽重城,俯首但闤阓。
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阔对。
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平生九垓期,洗耳听天籁。
一为簿领缚,局促无可奈。
每凭君家栏,旷若解铃釱。
跻攀得遐瞩,顿觉天宇大。
颇惭北山移,欲赋楚台快。
泰然发天光,閒目了无碍。
作者介绍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等,存词80余首。

关键词解释

  • 迢遥

    读音:tiáo yáo

    繁体字:迢遙

    英语:distant; remote

    意思:(迢遥,迢遥)

    1.远貌。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一本

  • 妙处

    读音:miào chù

    繁体字:妙處

    英语:pleasant place

    意思:(妙处,妙处)
    神奇美妙的所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

  • 眼界

    读音:yǎn jiè

    繁体字:眼界

    短语:视界 胆识 耳目

    英语:ken

    意思: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
    唐·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

  • 处心

    读音:chǔ xīn

    繁体字:處心

    意思:(处心,处心)
    犹居心、存心。
    唐·柳宗元《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太尉自有难在军中,其处心未尝亏侧,其莅事无一不可纪。”
    宋·王安石《谢执政启》

  • 境会

    读音:jìng huì

    繁体字:境會

    意思:(境会,境会)

    1.在边界上聚会。
    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今夕太湖、霅溪、松江神境会,川渎诸长,亦闻应诏。”

    2.犹境况,境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