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
意思:行道崇尚中庸,屈曲要求伸屈。
出自作者[宋]释智圆的《勉隐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水、尘、静者、贪夫、躁进者等为对象,通过对比、象征、引申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德、社会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首先,诗中以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清澈与尘的污浊,象征着人的品格的高下。静者贵寡欲,说明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纯洁,而贪夫常患贫,则揭示了贪欲的危害。
其次,诗中进一步引申出躁进陷邪佞,洁已废大伦的主题。躁进者往往心浮气躁,追求名利,陷入了邪佞之途;洁已者则过于洁身自好,放弃了社会责任。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指出,在文明时代,草泽罗贤人,即广大的民间人才被发现和重用。然而,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即无论在个人修身还是社会行道上,都应追求中庸之道,像蠖蛆一样曲折求伸,体现了一种稳健、中庸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德、社会公正、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哲理价值和人生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