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ì xián
繁体字:避賢 意思:(避贤,避贤) 犹让贤。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告退避贤,洁而且安。” 《北齐书文宣帝纪》:“静言大运,欣于避贤,远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 唐·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避贤方有日,非敢爱微躬。” 解释:1.犹让贤。 详细释义:让位于贤者。史记?卷一○三?万石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唐?李适之?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造句:原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左相日兴费万钱,衔杯乐圣称避贤。
首字母缩写:bx
【拼音】bìxián
【避贤开头的诗词】
《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包含避贤的诗词】
《赠李公》
忆昔僦居明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 青衫共直昭文馆,白首同登政事堂。 佐国庙谟君已展,避贤荣路我犹妨。 主恩至重何时报,老眼相看泪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