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诗人大全 罗隐

「罗隐」诗词全集(460)首

  • 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
    伊夔事业扶千载,韩白机谋冠九州。
    贵盛上持龙节钺,延长应续鹤春秋。
    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庄椿一举头。
  • 八都上将近平戎,便附輶轩奏圣聪。
    三接驾前朝觐礼,一函江表战征功。
    云间阆苑何时见,水底瑶池触处通。
    知有殿庭馀力在,莫辞消息寄西风。
  • 黄土原边狡兔肥,犬如流电马如飞。
    灞陵老将无功业,犹忆当时夜猎归。
  •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 魂兮檇李城,犹未有人耕。
    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
    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
  • 一从朱履步金台,蘖苦冰寒奉上台。
    峻节不由人学得,远途终是自将来。
    风高渐展摩天翼,干耸方呈构厦材。
    应笑樟亭旧同舍,九州无验满炉灰。
  • 江边旧业半雕残,每轸归心即万端。
    狂折野梅山店暖,醉吹村笛酒楼寒。
    只言圣代谋身易,争奈贫儒得路难。
    同病同忧更何事,为君提笔画渔竿。
  •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 越岭千峰秀,淮流一派长。
    暂凭开物手,来展济时方。
    旧迹兰亭在,高风桂树香。
    地清无等级,天阔任徊翔。
    麈尾谈何胜,螭头笔更狂。
    直曾批凤诏,高已冠鹓行。
    啸傲辞民部,雍容出帝乡。
    赵尧推印绶,句践与封疆。
    水占仙人吹,城留御史床。
    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
    席暖飞鹦鹉,尘轻驻骕骦。
    夜歌珠断续,晴舞雪悠扬。
    化向棠阴布,春随棣萼芳。
    盛名韬不得,雄略晦弥彰。
    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感深惟刻骨,时去欲沾裳。
    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
    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
    题柱心
  •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缯。
    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 灵蛇桥下水声声,曾向桥边话别情。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尘欺鬓色非前事,火爇蓬根有去程。
    还把馀杯重相劝,不堪秋色背郧城。
  • 使者衔中旨,崎岖万里行。
    人心犹未革,天意似难明。
    四海霍光第,六宫张奉营。
    陪臣无以报,西望不胜情。
  • 光景漂如水,生涯转似萍。
    雁门穷朔路,牛斗故乡星。
    句尽人谁切,歌终泪自零。
    夜阑回首算,何处不长亭。
  •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 庭树已黄落,闭门俱寂寥。
    未知栖托处,空羡圣明朝。
    酒醒乡心阔,云晴客思遥。
    吾徒自多感,颜子只箪瓢。
  • 朱邸平台隔禁闱,贵游陈迹尚依稀。
    云低雍畤祈年去,雨细长杨从猎归。
    申白宾朋传道义,应刘文彩寄音徽。
    承平旧物惟君尽,犹写雕鞍伴六飞。
  • 解缆随江流,晚泊古淮岸。
    归云送春和,繁星丽云汉。
    春深胡雁飞,人喧水禽散。
    仰君邈难亲,沈思夜将旦。
  •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 五年苛政甚虫螟,深喜夫君已戴星。
    大族不唯专礼乐,上才终是惜生灵。
    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
    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
  • 蟾宫虎穴两皆休,来凭危栏送远愁。
    多事林莺还谩语,薄情边雁不回头。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
    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
  • 不知何处是前程,合眼腾腾信马行。
    两鬓已衰时未遇,数峰虽在病相撄。
    尘埃巩洛虚光景,诗酒江湖漫姓名。
    试哭军门看谁问,旧来还似祢先生。
关于作者 详细介绍

罗隐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于评价
罗隐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才华的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反抗意识,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抨击。
同时,罗隐的诗歌也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他关注民生疾苦,为百姓发声,展现了一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在文学风格上,罗隐的诗歌以豪放、泼辣、直率见长,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罗隐的诗歌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想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总的来说,罗隐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和才华的诗人,他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代
收录作品
460首
罗隐诗词全集网盘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下载验证码
推荐购买
推荐作者
友情链接:
  • 积家
  • 芬迪鞋子
  • lv印花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