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枕峰寺》

夜深投寺解行装,一点寒灯照上方。
老宿问余何处去,年年来此借禅床。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投宿寺庙的诗,以寒灯、老宿、禅床等元素,营造了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深夜抵达寺庙,解下行装,独对寒灯,与老宿对话的场景,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寂寞,同时也透露出对清静佛家生活的向往和对禅理的领悟。 首句“夜深投寺解行装”,以“夜深”和“投寺”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解行装”三字也暗示了诗人旅途的劳累和抵达目的地的欣慰。次句“一点寒灯照上方”,寒灯照明,渲染了一种冷清、寂静的氛围,同时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 后两句“老宿问余何处去,年年来此借禅床”,通过老宿的问话,揭示了诗人并非初次来此借宿,而是“年年来此”,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这座寺庙的熟悉和亲近,也暗示了他对佛家生活的向往和对禅理的追寻。 整首诗用语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寒灯照明的寺庙、老宿与诗人的对话等场景,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寂寞,同时也透露出对清静佛家生活的向往和对禅理的领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示。
创作背景
《枕峰寺》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枕峰寺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关。枕峰寺是一座寺庙,位于山林之间,环境清幽,远离尘嚣。刘克庄在游览枕峰寺时,被这里的自然景色和寺庙的宁静氛围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同时,这首诗也可能与刘克庄当时的心境有关。他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烦恼或困扰,来到枕峰寺寻求宁静和解脱。寺庙的清幽环境和宁静氛围让他心境平和,引发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等方面的思考,最终创作出了这首诗。 总之,《枕峰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枕峰寺的环境和刘克庄当时的心境密切相关,是他在特定环境和心境下的产物。
相关诗词
  • 1
    [宋]
    苍头奉辟书,严装犯萧辰。
    岂不谋出处,岁检水菽贫。
    曛黑投山中,明发趋江滨。
    渔父隐者欤,叶舟方垂缗。
    相逢飘然逝,似笑来往频。
    白鸥我同盟,青山吾故人。
    即之欲与言,邈若不可亲。
    昔迎归轩喜,今见行橐嗔。
    索愿怅未谐,抱惭终此身。
    先贤远志喻,千载犹如新。
  • 2
    [宋]
    野外初凉冷,征衫亦未重。
    檀栾溪上竹,勃窣道边榕。
    秋意撩人切,岚光泼眼浓。
    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
  • 3
    [宋]
    南国清秋杪,长林翠霭重。
    嬾黄千顷稻,深碧万株榕。
    峡水风前急,方山雨后浓。
    征鞍何所憩,萧寺枕孤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