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暮春郊园雨霁》

郊园春已暮,霁色射疏篱。
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
偶傍松窗立,微风动七丝。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郊园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郊园春已暮”,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来临。这种时令的转变,让整首诗充满了感慨和思索。 接下来的“霁色射疏篱”,描绘了天气转晴后的景象,阳光透过篱笆照射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 “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进一步描绘了郊园的静谧和清新。苔藓从竹林间蔓延开来,沙地上的树木倒映在池水中,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到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通过“野人”和“山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他整天在郊园中漫步,与山鸟为伴,聆听它们的歌唱,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无比惬意和自由。 最后两句“偶傍松窗立,微风动七丝”,以“松窗”和“微风”为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豁达。他站在松树下,感受着微风吹动琴弦的声音,这种情境让他更加陶醉在自然的美好中。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春末郊园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赵湘的《暮春郊园雨霁》是一首描绘春天雨后郊园景色的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季节背景:诗题中的“暮春”表明诗歌描绘的是春季末期的景色,此时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即将来临。 2. 天气背景:诗歌描写了雨后的景象,因此可以推断出创作前曾下过雨,而诗人是在雨后漫步郊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3. 地理环境:诗歌中描绘的是郊园的景色,可以想象诗人当时身处在一个环境幽静、自然美丽的郊外园林之中。 综上所述,赵湘的《暮春郊园雨霁》是在春季末期,雨后漫步郊园时创作的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诗。
相关诗词
  • 1
    [唐]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 2
    [唐]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3
    [明]
    霏霏小雨不沾衣,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粘柳絮,莫教零落送春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