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 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当春卖春色,来往经几代。 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 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 一蕊才占烟,歌声已高会。 自言种花地,终日拥轩盖。 农夫官役时,独与花相对。 那令卖花者,久为生人害。 贵粟不贵花,生人自应泰。 |
这首诗以种花卖花者的生活为描绘对象,深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以“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引出种花人的形象,这是一种生活在社会底层,默默耕耘的人群。他们辛勤劳作,但却被上层社会所忽视。诗人通过“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的荒诞。 接着,诗人描述了花市的繁荣,“当春卖春色,来往经几代”,而长安城中的贵族宅第更是花团锦簇,“处处花堪爱”。然而,这些贵族们为了炫耀和享乐,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最名贵的花朵,“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形成了鲜明的贫富差距。 然后,诗人通过种花人的口吻,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自言种花地,终日拥轩盖”。而农夫们在服役时,只能与花相对,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诗人对种花人的辛劳和孤独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最后,诗人对卖花者的遭遇表示了关切,“那令卖花者,久为生人害”。他呼吁社会应该重视农业,重视粮食,而不是过分追求奢华的花朵,“贵粟不贵花,生人自应泰”。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生活的深深关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描绘手法,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并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表达了深深的不满和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