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括苍山》

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
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
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
往来空太息,玄鬓改非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同时表现了诗人行路艰险、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直接点出行路之艰难,整日行走,却只走了一半的路程,诸山峻岭就在脚下。“直下看”三字,生动地表现出山势陡峭,行人仰视的角度,形成了壮丽的画面感。 颔联“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进一步描绘了山路的险峻。随着行人的步伐,白云似乎也跟着升腾起来,危险的山径蜿蜒盘旋,直达天际。这两句诗充满了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行路的艰辛。 颈联“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诗人的视线转向了山间的瀑布和溪流。瀑布顶部的桥形状细小,溪边的店铺影子显得寒冷。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景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尾联“往来空太息,玄鬓改非难”,诗人发出了感慨。行人往来穿梭,空自叹息,黑发变白并非难事。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主题,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赋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行路的艰险,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主题。诗人的笔触细腻生动,画面感极强,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艰辛。
创作背景
《括苍山》是唐朝诗人刘昭禹的一首诗。括苍山,又称苍岭,位于中国浙江省南部,是道教名山之一,因其山势高峻、云雾缭绕而著名。刘昭禹写这首诗,主要是以括苍山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绪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刘昭禹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对括苍山自然景色的感触。可能是在游览括苍山时,被山上的景色所震撼,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写下了这首诗。同时,也可能与他当时的处境、心境有关,通过描绘括苍山的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了解刘昭禹的生平和创作历程。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