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怀华山隐者》

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
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
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
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对隐逸高士敬仰和怀念的诗。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居于太华山的先生,展现了一种清远、孤高、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首联“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开门见山,点明了先生隐入太华山的主题。“杳杳绝良音”一方面描绘了太华山深邃、寂静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先生的遁世独立。 颔联“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进一步描绘了先生的孤高和超脱。秋梦和孤云都是无形无迹的,难以捉摸,这与先生的遁世隐逸相得益彰。 颈联“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通过对先生神态和举止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凸显了他的超脱和清高。峰顶立,瀑边吟,这些都显示了先生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融合。 尾联“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通过对世俗繁华与名利追求的讽刺,反衬出先生的高洁和超脱。应笑干名者,这是诗人对先生的赞美,也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逸高士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清静自守的精神风貌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通过对比世俗的繁华与名利追求,对世俗价值观进行了批判。
创作背景
刘昭禹的《怀华山隐者》是一首表达对华山隐者生活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向往与赞美的诗。其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刘昭禹可能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 社会背景的影响: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雅士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刘昭禹可能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对隐者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对隐者人格精神的钦佩:刘昭禹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华山隐者不慕名利,超脱世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的钦佩。 综上所述,刘昭禹的《怀华山隐者》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自然情感、社会背景以及对隐者人格精神的钦佩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1
    [唐]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 2
    [魏晋]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 3
    [南北朝]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