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夜半河痕依约》

夜半河痕依约,雨余天气冥濛。
起行微月偏池东。
水影浮花、花影动帘栊。


量减难追醉白,恨长莫尽题红。
雁声能到画楼中。
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夜景色,从中可以品味出词人孤寂落寞的心境。上片写景,描绘了秋夜时的河、雨、月、花、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的夜色。“夜半河痕依约”这句是说秋天的半夜,朦胧的月光下,银河渐渐倾斜,秋夜中的深夜了。这里一个“依约”,写出了月光如水,朦胧凄迷。“雨余天气冥濛”,一个“冥濛”又写出雨后的夜色,深邃而神秘。“起行微月偏池东”,秋夜中词人起来行走,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可是一个“偏池东”却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那凄迷的夜色中。微月从池边升起,池中倒影着浮动的花影,而花影又在摇曳着。池中水波荡漾,水中荷花婀娜摇曳。这是一个清冷而又俊美的画面。接着又说花影又动摇到了帘栊,室内的窗帘和窗棂上也有水波的映动。水、花、花影与人的活动交织成一幅秋夜幽美的画卷,境界虚灵而朦胧,颇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意境感。 下片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叹。“量减难追醉白”,词人因忧虑国事和对朝廷的失望而感到无奈。“白”是指酒,“量减难追”是说自己因忧虑国事等原因而饮酒减少,醉酒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恨长莫尽题红”,因为对朝廷感到失望而对往事追忆无尽,“题红”是指写有感伤内容的诗词。“莫尽”是指多,“题红”交织着无限的忧思与无奈。由此下阕最后一句:“雁声能到画楼中。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风”。句中的“玉人”指的是思妇,这句话是说即使雁能传递情书到那画楼之中,但是写有感伤诗词的书信还是要使玉人知道秋风的到来,也就是词人忧虑国事而对未来感到迷茫。这句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忧虑。 这首词写得比较含蓄,意象朦胧,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孤寂与无奈和对时局的无奈。同时这首词意境清幽深远,词人借秋夜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与忧思,表达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绪。同时这首词语言简练清新,意象明丽,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创作背景
**《西江月·夜半河痕依约》是宋朝赵与仁创作的一首词,**创作背景如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掳徽、钦二帝北去,宋室南渡,赵与仁也随宋室南渡,流落江南,这首词就是作者流落江南时所写,表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和悲愤。词的上片通过写景表现亡国之痛,下片直抒胸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全词景情交融,韵味深长。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