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2】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3】旌旗(jīng 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4】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5】岿(kuī)然: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6】森严壁垒:森严,严整。壁垒,古代军营中的围墙,也就是防御工事。指阵容严整,不可侵犯。
【7】众志成城:《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8】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9】宵遁(dùn):指敌人乘夜逃跑。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作品赏析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
创作背景
西江月·井冈山,近代毛泽东词作。创作背景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
相关诗词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