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 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 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 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 |
这首诗《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是一首描绘诗人自己在乱世之中,仍然坚持耕种在嵩岳的田地,偶然有机会来到衡岳,认为是前世的缘分。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联“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诗人表明自己本来就在嵩岳耕种田地,偶然的机会得以游历衡岳,这被认为是前世的缘分。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佛教的因果缘分观念,表达了自己对乱世中偶然得到游历衡岳的感激之情。 颔联“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描述了诗人为了避难而不得不离开家乡,在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仍然坚持前行。而当天空放晴时,诗人感到这是上天的怜悯。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描绘了乱世中的自然景象。在乱世中,松树依然挺立,流水依然潺潺,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坚韧。 尾联“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对衡岳名山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里诗人也表达了对乱世中无法尽享自然之美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乱世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和遗憾之情。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