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诗》 务光岂有希,亦自湛于渊。

务光岂有希,亦自湛于渊。

意思:务光哪有希,自己也沉溺于深渊。

出自作者[明]王世贞的《杂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大壑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首句“没人游大壑,出入鲛鳄间”描绘了诗人独自游历大壑的场景,充满了冒险和未知的气氛。鲛鳄,在这里象征着未知的危险和困难,诗人出入其间,表现出坚韧和勇敢。 “手持珊瑚树,口噤不能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手持珍贵的珊瑚树,却因为环境的艰难而无法开口说话的情景。珊瑚树在这里象征着珍贵和美好,而口噤不能言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务光岂有希,亦自湛于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自我反思。务光是古代的一位隐士,他拒绝了权力的诱惑,选择了隐居。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和对命运的无奈。 “各顾徇所好,焉能两攀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坚定态度。他表示自己会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坚定和自信。 “道逢衣冠客,毂击马不旋”描绘了诗人遇到衣冠楚楚的客人的场景,这些人或许是富贵之人,或许是权势之人,他们的车马往来不息,表现出他们的忙碌和繁华。然而,诗人却对这些客人不感兴趣,他只关心自己的选择和命运。 最后,“与子行苦殊,何用见疑患”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告和关怀。他表示自己和朋友的道路不同,不必相互比较和疑虑。这种关怀体现了诗人的善良和体贴。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坚定和自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没人游大壑,出入鲛鳄间。
手持珊瑚树,口噤不能言。
务光岂有希,亦自湛于渊。
各顾徇所好,焉能两攀援。
道逢衣冠客,毂击马不旋。
与子行苦殊,何用见疑患。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关键词解释

  • 务光

    引用解释

    古代隐士。相传 汤 让位给他,他不肯接受,负石沉水而死。《庄子·外物》:“ 尧 与 许由 天下, 许由 逃之。 汤 与 务光 , 务光 怒之。”《史记·伯夷列传》:“及 夏 之时,有 卞随 、 务光 者,此何以称焉?”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 务光 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读音:wù gu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