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抄半撮慈悲米,功行非轻。
意思:一个抄半撮慈悲米,功行不轻。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战掉丑奴儿》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千门万户人听劝,好结良因。恤念饥人。共设三冬粥济贫。福弥臻。一抄半撮慈悲米,功行非轻。远胜看经。恻隐之心达玉京。注仙名》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慈悲精神的诗。它通过描述人们共同努力,以慈悲之心救助饥荒的穷人,来强调善行和福报的观念。
首句“千门万户人听劝”描绘了人们齐心协力,听取劝告,共同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场景。这里的“千门万户”象征着广大民众,而“听劝”则表达了人们愿意接受善意和建议的态度。
“好结良因。恤念饥人”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行善的重要性,即通过关心和救助饥荒的民众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的因果效应。
“共设三冬粥济贫”描述了人们共同筹备冬季粥饭来救助穷人的情景,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接下来的“福弥臻”表达了善行带来的福报不断增多的意思。
“一抄半撮慈悲米,功行非轻”描绘了慈悲的米粒,每一颗都承载着行善的功绩和努力,体现了每一份微小的善行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远胜看经”则以一种对比的方式,强调了直接行善,如济贫、救助他人的重要性,胜过单纯诵经祈福。
“恻隐之心达玉京”进一步表达了同情心和怜悯心,这种情感可以到达仙境,即升华到精神层面的境界。
“注仙名”则暗示了行善和救助他人会得到神仙的认可和记录,有望获得仙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共同行善、救助饥荒的穷人的场景,强调了善行和福报的观念,并鼓励人们积极行善,超越单纯诵经祈福的局限。这首诗充满了慈悲和同情心,是对人性善良的赞美和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