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和空上人》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意思:北渚三更听到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出自作者[唐]张南史的《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和空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修身养性的禅师和高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首联“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描绘了禅师的生活环境,他选择在晚节之年,远离尘世喧嚣,选择在东林附近结茅栽树,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一联通过描绘环境,展现了禅师内心的清净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颔联“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进一步描绘了禅师的修行经历和高士的志向。诗人通过描述禅师多次接受他人顶礼膜拜和赞美高士的志向和决心,表达了对他们修行的敬佩和赞叹。 颈联“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北渚三更传来大雁的鸣叫声,西城万木在寒风中摇曳,不时传来捣衣声。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尾联“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无法见到支公和玄度这样的高人隐士,只能通过相思和拥膝而坐的方式,聆听他们的教诲和诗歌,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禅师和高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隐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关键词解释

  • 北渚

    读音:běi zhǔ

    繁体字:北渚

    意思:北面的水涯。
    《楚辞九歌湘君》:“晁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王逸注:“渚,水涯也。”
    汉·张衡《南都赋》:“尔乃抚轻舟兮浮清池,乱北渚兮揭南

  • 三更

    读音:sān gēng

    繁体字:三更

    英语:depth of the night

    意思: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

  • 寒砧

    读音:hán zhēn

    繁体字:寒砧

    意思:亦作“寒碪”。
    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