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哀声不续,饥病焉能哭。
意思:哭哀声不接,饥饿病怎么能哭。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酂阳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灾荒之年,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悲惨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联“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描绘了灾荒的严重性,春秋时期的水灾被记载下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而灾患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评述,可见其普遍性和严重性。
颔联“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去年雨水过多,积水成涝,田地里的庄稼无法生长,甚至出现了鱼蛙。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灾荒对农业的破坏。
颈联“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今年粮食价格上涨,谷物飞涨,人们连基本的饮食都难以维持。这一联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状况,进一步揭示了灾荒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
随后几联,诗人通过描述人们在荒野中采集野菜、砍伐桑枣、拆毁房屋等行为,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他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面,如头会箕敛、劝率名等不义之举。这些行为加剧了灾荒的严重性,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天子的忧虑和关注,同时也对官府的救助措施表示了担忧。最后,他描绘了百姓在饥病交迫下的悲惨生活,如互食、疫死、颠倒投坑等场景,令人心痛。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灾荒之年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状况、揭示社会的不公和黑暗面等手法,诗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