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金买衣出人前,意气遂若富者然。
意思:得到金钱买衣服在人前,意气就如果富人然而。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自讼答束熙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盗者”的形象,通过对其行为的描述和评论,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名利等问题的看法。
首句“洞洞之室或者穿,岩岩之墙或者缘”,形象地描绘出盗者穿梭于洞穴、攀爬于墙壁的场景,展现了其灵活机敏和冒险精神。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行为是非法、危险的。
接着,诗人发出疑问:“墙缘室穿来何哉,中有玉万黄金千。”通过疑问,进一步引出了盗者的目的——为了获取金玉财富。而这一行为并非盗者所独有,许多人都可能被财富所诱惑,从而产生贪婪之心。
随后,诗人描述了盗者得到财富后的表现:“得金买衣出人前,意气遂若富者然。”盗者用得来的金钱购买华美的衣服,装扮得像个富人一样,得意洋洋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光鲜,内心却是虚伪的。
“众人不知谓尔富,不知尔自何心颜。”人们看到盗者的富贵表象,却不知道这些财富是非法得来的,也不知道盗者内心的真实面目。这里,诗人揭示了名利背后的虚伪和欺骗。
“盗财固为小人戮,盗名自是君子奸。”盗取财富固然被小人所不齿,但盗取名誉却是君子所为的奸诈行为。这里,诗人对名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表达了对于道德败坏的担忧。
最后,诗人发出感叹:“咄哉自讼毋自欺,几希不在穿缘间。”唉,自己诉讼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几许人不是在穿墙攀缘之间为盗呢?这里,诗人提醒人们要自我反省,不要被名利所诱惑,保持清白的品德。
整首诗通过对盗者形象的刻画和评论,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沦丧、名利诱惑等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同时也呼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