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意》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意思:追求利益不顾害,祸患怎么可以休息。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古意》

全文创作背景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古意》的创作背景是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当时梅尧臣担任建德县事。在这一年之前,北宋朝廷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斗争,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因为上书揭露宰相吕夷简用人徇私,被贬出知饶州,同时范仲淹的好友尹洙和余靖也分别被贬为郢州监酒税和筠州监酒税,欧阳修也被贬为夷陵令。这次事件引起了朝廷内外的震动,许多人为范仲淹等人鸣不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梅尧臣写了《古意》这首诗,表达了对范仲淹等人不畏权贵、伸张正义的高尚品德的赞扬,同时也对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平和愤慨。他在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以月亮和宝剑为喻,形象地表现了范仲淹等人坚韧不屈、不畏强权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未来能够重新得到重用的期望和鼓励。 综上所述,梅尧臣的《古意》是在北宋朝廷政治斗争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以及对范仲淹等人的赞扬和支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
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古来遯世土,轻彼用智力。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趋利

    读音:qū lì

    繁体字:趨利

    英语:go after profit or gain

    意思:(趋利,趋利)
    亦作“趍利”。

    1.追求财利。
    《晏子春秋问上二一

  • 祸患

    读音:huò huàn

    繁体字:禍患

    短语:殃 害 患 大祸 祸事 祸 乱子 娄子

    英语:disaster

    意思:(祸患,祸患)
    祸害忧患;灾难。

  • 不顾

    读音:bù gù

    繁体字:不顧

    短语:好歹 不管怎样 无论如何

    英语:regardless of

    意思:(不顾,不顾)

    1.不回头看。
    《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