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常德郎中林公挽词》 兰省空频召,桃源不再寻。

兰省空频召,桃源不再寻。

意思:兰省空频召,桃源不再寻。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常德郎中林公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寓意展示了作者的感慨和期望。 首句“结佩声名远,怀沙兴托深”,以佩戴玉佩的声音远扬来象征声名远播,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某种高尚理想的追求,可能是在表达对高尚品行、道德操守的敬仰和追求。而“怀沙兴托深”则可能是在暗示某种高尚的志向或者理想,如屈原投江自尽前所赋的《离骚》中的“怀瑾握瑜,见贤思齐”,表达了对高尚品行的向往和追求。 “惜无长绠系,终使夕阳沉”,表达了对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或愿望的无奈和惋惜。这里的长绠可能象征着实现理想的各种努力和手段,而夕阳沉则象征着理想的破灭或失落。 “兰省空频召,桃源不再寻”,兰省和桃源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好地方,这里用来象征作者理想的实现之地。然而,作者却不再寻找这样的地方,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失望。 最后两句“虽伤有北毁,难减是南金”,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里“北毁”可能象征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而“南金”则象征着南方的人才和潜力。作者虽然对现实有所伤感,但对未来的期望并未减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行的追求,对理想的失望和无奈,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寓意深远,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结佩声名远,怀沙兴托深。
惜无长绠系,终使夕阳沉。
兰省空频召,桃源不再寻。
虽伤有北毁,难减是南金。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桃源

    读音:táo yuán

    繁体字:桃源

    英语:Land of Peach Blossoms

    意思:
    1.“桃花源”的省称。
    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 不再

    读音:bù zài

    繁体字:不再

    英语:no more

    意思:不重复第二次。
    《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郑玄注:“不再,犹不更也。”
    孔颖达疏:“

  • 兰省

    读音:lán shěng

    繁体字:蘭省

    意思:(兰省,兰省)
    即兰臺。指秘书省。
    唐·郑谷《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梦归兰省寒星动,吟向莎洲宿鹭惊。”
    宋·王禹偁《酬高邮知军蒋殿丞见寄》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