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百一诗 十七》 吏民不得食。

吏民不得食。

意思:官吏百姓不能吃。

出自作者[魏晋]应璩的《百一诗 十七》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洛水禁罾罟.鱼鳖不为殖.空令自相啖.吏民不得食》以洛水为背景,通过描述鱼鳖自相啖,吏民无法获取食物的场景,表达了对捕鱼禁令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首句“洛水禁罾罟,鱼鳖不为殖”中,“罾罟”是捕鱼的网具,“鱼鳖不为殖”意味着鱼鳖数量没有增加,暗示了禁罾罟的结果。作者通过鱼鳖无法繁殖这一现象,揭示了禁捕令对生态的破坏。 “空令自相啖,吏民不得食”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禁捕令带来的问题。自相啖指鱼鳖之间因为缺乏食物而互相残杀,这不仅揭示了生态失衡,也暗示了禁捕令使得人们无法获取食物,与开头“吏民不得食”相呼应。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鱼鳖不为殖、自相啖和吏民不得食的场景,表达了对捕鱼禁令的不满和批判。这种批判不仅针对政策本身,也针对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对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洛水这一自然景象来表达主题,使得主题的表达更为含蓄而深刻。同时,诗人通过对鱼鳖、吏民等形象的描绘,使得诗中的批判更为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它通过对捕鱼禁令的批判,提醒人们关注生态平衡和民生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水禁罾罟。
鱼鳖不为殖。
空令自相啖。
吏民不得食。
作者介绍 应璩简介
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应玚之弟。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休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关键词解释

  • 不得

    读音:bù dé

    繁体字:不得

    英语:must not

    意思:
    1.不能得到;得不到。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晁错《论贵粟疏》:“夫腹飢不

  • 吏民

    引用解释

    官吏与庶民。《墨子·号令》:“敌人卒而至,严令吏民,无敢讙嚣。”《汉书·武帝纪》:“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絶国者。” 清 汪懋麟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

    读音:lì mí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