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意思:前些时候渡过长江进入吴越,布阵横在空中像项羽。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蝗灾的诗,去年夏天干旱,秋天没有雨,海边的居民饮水变得咸苦。今年春天温暖,蝗虫开始孵化,地上密密麻麻的小蝗虫比土还多。诗人担心一旦蝗虫长出翅膀,它们就会像风一样无法控制。在描述蝗灾时,诗人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将蝗虫比喻为项羽的军队,表现出蝗虫的数量之多和危害之大。 诗中还描写了农夫面对蝗灾无能为力的情景,以及蝗虫对农作物和房屋的破坏。诗人表达了对受灾农民的同情和关切,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救灾方面的无力和无奈。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寄托了希望于神明的庇佑,希望山神能够英勇驱除蝗虫,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地方官员,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尽力抚慰受灾百姓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和人类苦难的深刻关注和思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
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去岁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极可畏。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
扑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捴驾雷公诃电母。
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
中路已觉商羊舞。
夜窗骚骚闹松竹,朝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前时

    读音:qián shí

    繁体字:前時

    意思:(前时,前时)
    从前,以前。
    《史记项羽本纪》:“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前时少

  • 渡江

    读音:拼音:dù jiāng 五笔:iyia

    渡江的解释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

    词语分解

    • 渡的解释 渡 ù 横过水面:渡船。渡桥。渡河。摆渡。强渡。远渡重洋。 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转手,移交:引渡。 过河的地方
  • 项羽

    解释

    项羽 Xiàng Yǔ

    [Xiang Yu] (前 232—前202) 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他杀宋义,率军渡河救赵,巨鹿一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