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拙轩颂》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意思: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拙轩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启示人们:凡事应该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虚妄之巧的否定。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美,往往来自于质朴和真实,而非表面的巧饰。因此,他提出了“得拙从何来”的问题,引导人们思考真正的智慧和美是如何产生的。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提出问题的方式,就像打破沙盆一样,引发人们的思考。对于那些狂妄自大、追求虚妄之巧的人,这无疑是一个启示。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这两句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违背规律、追求虚妄之巧的后果。就像为蛇画足、画蛇添足一样,结果只会弄巧成拙。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违背规律、追求虚妄之巧的荒谬性。头上安头,意味着多余的装饰和虚妄的追求;屋下盖屋,则暗示了基础不牢、大厦将倾的危机。 最后,“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哲理,强调了质朴和真实的重要性。真正的智慧和美,往往来自于质朴和真实,而非表面的巧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质朴和真实的赞美,对追求虚妄之巧的否定,以及对遵循规律的强调。它以一种深刻而朴素的方式启示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美,而不是表面的虚妄之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
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沙盆

    读音:shā pén

    繁体字:沙盆

    意思:用陶土和沙子烧制的盆子。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桌上一个阳羡沙盆儿,种着几苗水仙。”

    解释:1.用陶土和沙子烧制的盆子。

  • 打破

    读音:dǎ pò

    繁体字:打破

    短语:突围

    英语:to break

    意思:
    1.使物体破坏、损伤。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鸡》:“瀹鸡子法:打破,泻沸

  • 因此

    读音:yīn cǐ

    繁体字:因此

    短语:就此 故 用 为此 据此 从而

    英语:therefore

    意思:因为这个。
    《后汉书皇后纪下桓思窦皇后》:“帝

  • 一问

    读音:yī wèn

    繁体字:一問

    意思:(一问,一问)

    1.问候一次。
    《礼记内则》:“妾将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问之。”
    《管子入国》:“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九十以上,日

  • 狂子

    读音:kuáng zǐ

    繁体字:狂子

    意思:狂妄无礼的人。
    《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狂子,不足以共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