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失题四首》 投章欲问茫茫意,何处通天尚有台?

投章欲问茫茫意,何处通天尚有台?

意思:把文章想问茫茫意,何处通还有台?

出自作者[清]曾国藩的《失题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当前形势的描绘和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无奈。 首联“蜒雨蛮烟日日催,侧身周望重低徊。”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内心的焦虑和迷茫。蜒雨蛮烟,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南方边疆的恶劣天气,也暗示了边疆形势的严峻。诗人身处其中,无法找到出路,只能低回徘徊。 颔联“海滨膏血深无极,帐下笠歌自莫哀。”描绘了边疆战士的牺牲和痛苦,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膏血深无极,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帐下笠歌,描绘了战士们在军帐下唱着悲歌,表达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安得贾生时痛哭,可怜杨仆本庸才。”诗人以贾谊和杨仆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无奈和痛苦。贾生,即贾谊,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但在这个时局下,他也没有办法。杨仆,汉武帝时的大将,他曾率军平定南越之乱,但在这个时局下,他也显得无能为力。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无奈和痛苦。 尾联“投章欲问茫茫意,何处通天尚有台?”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向朝廷进言,但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无奈。投章,即向朝廷上书,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茫茫意,即无法说清楚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迷茫和无奈。通天尚有台,即朝廷还有台阁,表达了对朝廷的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无奈。通过对当前形势的描绘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迷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真挚情感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蜒雨蛮烟日日催,侧身周望重低徊。
海滨膏血深无极,帐下笠歌自莫哀。
安得贾生时痛哭,可怜杨仆本庸才。
投章欲问茫茫意,何处通天尚有台?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关键词解释

  • 通天

    读音:tōng tiān

    繁体字:通天

    短语:出神入化 巧夺天工 圣 超凡 强 硬 巧 高 深 完 棒 到家 无出其右 精 全 神

    英语:exceeding lofty or grea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