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
意思:曾怀疑胜过自己杀害贤能的人,明知道很快点火自焚。
出自作者[唐]周昙的《春秋战国门孙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种自私、自毁、却又希望得到他人回报的心态。首句“曾嫌胜己害贤人”,揭示了这种心态的根源,即嫉妒和自私。因为害怕别人胜过自己,甚至不惜去伤害那些比自己有才能的人。这种行为无疑是愚蠢而自私的,诗人以此作为讽刺,让我们对这种心态有了直观的认识。
第二句“钻火明知速自焚”,用钻木取火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这种行为的自毁性质。就像钻木取火一样,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引火烧身,却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坚持去做。这是对人性中贪婪和自私的一面的深刻揭示。
第三句“断足尔能行不足”,则进一步以断足为喻,说明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断足之人自然无法行走,这是对自毁行为的直接后果的描绘。而“尔能行不足”则是对这种后果的强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最后一句“逢君谁肯不酬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心态的无奈和悲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存在着自私自利的心理,遇到有好处的事情,谁愿意不去争抢呢?这是对人性丑恶的揭露,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叹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揭示,让我们对人性的自私和自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哀表达了深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