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戴月游西林》 枝头惊鸟鹊,草根鸣蟋蟀。

枝头惊鸟鹊,草根鸣蟋蟀。

意思:枝头惊吓鸟鹊,草根叫蟋蟀。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戴月游西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夜色和自然之美的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夜晚世界。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个寂静无声的夜晚,只有一轮明月高悬在空中,象征着夜色的静谧和神秘。接着,诗人描绘了夜色中各种声音的消失,只有乳燕般的鸟鸣和清露滴在秋衾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远处的山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烟雾缭绕的天空显得更加辽阔。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同时,诗人也借剑光冲斗牛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夜行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生机和活力。他听到了各种动物的声音,如惊鸟、鸣蟋蟀等,这些声音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生动和活力。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夜气的变化,如飞霰屑和冷云等,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夜晚的寒冷和清新。 最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夜色中的感受和经历。他感到口渴,于是寻找水源;他经过断桥、枯木、冻欲折的景象,感受到了自然的严峻和冷酷;他听到了孤猿的啼声,感受到了夜晚的孤独和寂寥。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沮丧或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和勇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夜晚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神秘、生动和活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悄然无人声,但有一杯月。
谁家鸣乳庞,万籁静不发。
苍须指前路,满地铺翠樾。
清露滴秋衾,夜气飞霰屑。
遥岑有无中,烟渺天空阔。
剑光冲斗牛,长啸苍崖裂。
山行二三里,诗肠思酒渴。
冷云曳山腰,暗水洗石骨。
勒马过断桥,枯木冻欲折。
枝头惊鸟鹊,草根鸣蟋蟀。
试问夜如何,孤猿啼不歇。
柴门自推敲,残灯更明灭。
回首古招提,地僻居穷发。
红裳照轻幢,紫殿闭锁闼。
题名墨未乾,壁上龙蛇活。
秉烛出云房,古径苍苔滑。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蟋蟀

    读音:xī shuài

    繁体字:蟋蟀

    英语:cricket

    意思:亦作“螅蟀”。

    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

  • 枝头

    读音:zhī tóu

    繁体字:枝頭

    英语:end of the branch

    意思:(枝头,枝头)
    树梢;树枝上。
    唐·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诗:“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 草根

    读音:拼音:cǎo gēn

    草根的解释


     
      草根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 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
    ①群众的,基层的;
    ②乡村地区的;
    ③基础的;根本的。

  • 惊鸟

    读音:jīng niǎo

    繁体字:驚鳥

    意思:(惊鸟,惊鸟)
    受惊的鸟。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唿。”
    南朝·宋·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