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扬颜》 扬雄纂言准仲尼,颜氏为身慕虞舜。

扬雄纂言准仲尼,颜氏为身慕虞舜。

意思:扬雄立论依据孔子,颜氏为自己仰慕虞舜。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扬颜》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准则。首句“扬雄纂言准仲尼”,扬雄以孔子为榜样,追求崇高的道德和人生境界。次句“颜氏为身慕虞舜”,表达了颜回对舜的敬仰,也表现了他对自身修养的追求。 接下来,“千里常忧及门止,为山更欲一篑进”,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追求道德和完善人格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小人君子在所蹈,烈士贪夫不同徇”,强调了小人君子之间的区别,烈士贪夫的不同追求,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气节和道德准则。 最后,“安得蠢蠢尚自恕,百年过眼犹一瞬”,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光,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和人生境界,不应该沉溺于自我原谅和放纵。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和道德准则的看法,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扬雄纂言准仲尼,颜氏为身慕虞舜。
千里常忧及门止,为山更欲一篑进。
小人君子在所蹈,烈士贪夫不同徇。
安得蠢蠢尚自恕,百年过眼犹一瞬。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仲尼

    读音:zhòng ní

    繁体字:仲尼

    意思:孔子的字。
    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
    《庄子人间世》:“颜回见仲尼,请行。”
    《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 扬雄

    读音:yáng xióng

    词语解释

    ⒈  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任太中大夫。早年以辞赋闻名,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名篇。晚年研究哲学,仿《论语》和《易经》作《法言》和《太玄》。另有研究语言学的

  • 纂言

    读音:zuǎn yán

    繁体字:纂言

    意思:撰述。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

    解释:1.撰述。

    造句:

  • 虞舜

    读音:yú shùn

    繁体字:虞舜

    英语:Yu Shun [2233-2184B.C.]

    意思: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书尧典》:“师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