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纳粟》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意思:有吏夜敲门,高声催促纳粟。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纳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有吏夜叩门》,它是一首对吏治腐败的深刻批判,对贪官污吏的强烈谴责。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贪官敲诈百姓的场景,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愤慨和无奈。 首先,诗人描绘了夜深人静时,一个官吏突然敲响了家门,高声催促百姓缴纳粮食。这种突如其来的打扰,让家人无法安睡,只能早早起床准备。接着,诗人描述了官吏如何威逼百姓交出粮食,甚至用簸箕扬净粮食,像珠子一样一粒粒数清数量。如果数量不达标,官吏还会鞭打甚至责罚家中的仆人。 然后,诗人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经历,虽然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因为能力不足,连授四命官职都未能胜任,白白占据了十年的俸禄。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无能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自嘲。 最后,诗人引用古人的话,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期待和信念。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损益和改革,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好。然而,面对当前的贪官污吏,诗人表示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现实,不再奢望改变。 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腐败的痛心疾首和对公正社会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纳粟

    读音:nà sù

    繁体字:納粟

    意思:(纳粟,纳粟)

    1.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
    宋程大昌《演繁露纳粟拜爵》:“秦始皇四年,令民纳粟千石拜爵一级。按此即晁错之所祖效,非错刱意也。”按,《史记

  • 叩门

    读音:kòu mén

    繁体字:叩門

    英语:To knock door.

    意思:(叩门,叩门)
    敲门。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

  • 高声

    读音:gāo shēng

    繁体字:高聲

    英语:loudly

    意思:(高声,高声)
    大声。
    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整及母并奴婢等六人来共至范屋中高声大骂。”
    《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