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尹子渐归华产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意思:通过把话茯苓,长期穿着桐君登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尹子渐归华产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种名为“茯苓”的中药材的。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因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而备受人们推崇。这首诗通过对茯苓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药材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茯苓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作者说茯苓成形于山岳之中,具体而高洁,如同松树一样具有独特的品质。这种描述让人联想到茯苓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茯苓的赞美之情。 接着,作者又描述了茯苓的外貌特征,如表面凝结的石棱紫色,内部蕴藏着琼白色的物质。这些描述让人对茯苓的外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茯苓的喜爱之情。 然后,作者赞美了茯苓的药用功效和价值。他说千载之久,茯苓忽旦暮而成琥珀,其晶莹剔透的光芒能够照亮微小的物体,如蚊蚋一般。这些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茯苓药用功效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茯苓未来价值的期待和展望。他说茯苓的美价将不断增加,而稀有的至珍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珍视。这些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茯苓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和期待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茯苓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药用功效和未来价值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中药材的敬仰之情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中药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
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
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
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
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
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茯苓

    读音:fú líng

    繁体字:茯苓

    短语:洋地黄 臭椿 姜黄 黄麻

    英语:tuckahoe

    意思: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