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诗词古文网
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正气歌》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意思:
为张睢阳牙齿,为颜常山舌。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正气歌》
全文创作背景
文天祥的《正气歌》创作背景是他被元军俘虏后,在狱中度过三年艰难时光。在这期间,他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各种威逼利诱,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忠诚,不愿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狱中,他遭受了各种恶劣环境的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最终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正气歌》,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操和浩然正气。
相关句子
常山睢阳信奇伟,英风生自洛留司。
--
出自《咏史下·卢奕》作者:[宋]陈普
孤负寻常山简醉。
--
出自《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作者:[宋]辛弃疾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
出自《广溪峡》作者:[唐]杨炯
兵拿常山,公以身当。
--
出自《真定府路兵马都钤辖刘公》作者:[宋]靖康小雅
襄子始大,常山得符。
--
出自《谱乐歌》作者:[宋]赵由济
常山多清溪,玉山富乔木。
--
出自《玉山道中》作者:[宋]范成大
兵拿常山,公以身当。
--
出自《真定府路兵马都钤辖刘公》作者:[隋]佚名
兵拿常山,公以身当。
--
出自《真定府路兵马都钤辖刘公》作者:[隋]佚名
睢阳画癖不可医,睢阳作画真画师。
--
出自《题朱泽民小景并诗后》作者:[明]吴宽
惆怅睢阳路。
--
出自《送魏郡李太守赴任》作者:[唐]王维
试把睢阳双庙看。
--
出自《自述二首》作者:[宋]文天祥
太息睢阳事,重围保障孤。
--
出自《挽陈郡倅用虎妻朱安人》作者:[宋]余谦一
睢阳水东流,双庙垂百世。
--
出自《许远》作者:[宋]文天祥
今日发大梁,明朝过睢阳。
--
出自《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作者:[宋]梅尧臣
不知张睢阳,何以记一城?
--
出自《书耄》作者:[宋]陆游
?此诗为张耒作。
--
出自《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作者:[宋]苏轼
闭门留客为张筵,共喜一时成二美。
--
出自《正月廿九日杨鸣鹤席上分韵得几字》作者:[明]贝琼
姑苏台下垂杨柳,曾为张王护禁城。
--
出自《过苏州(九首)》作者:[明]刘基
王哲身留,玉花社举,此因都为张侯。
--
出自《满庭芳 文登张公邵公要起玉花社》作者:[元]王哲
清眸作金徽,素齿为玉轸。
--
出自《琴枕》作者:[宋]苏轼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
出自《哭孔戡》作者:[唐]白居易
胆随豪满干,齿为愤穿龈。
--
出自《任重庆挽诗》作者:[宋]魏了翁
犀何尤兮以角累,象何咎兮齿为灾。
--
出自《拟楚词》作者:[宋]李廌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
出自《齐天乐·丙辰岁》作者:[宋]姜夔
野服颜常好,晴窗首自蚤。
--
出自《题新繁句氏盘溪》作者:[宋]句昌泰
平昔颜常好,归来鬓未皤。
--
出自《资正殿学士萧照邻挽词二首》作者:[宋]周必大
委曲颜常悦,骞腾色愈恭。
--
出自《为柴怀叔殿院题世彩堂》作者:[宋]喻良能
折腰为米颜常腼,负耒躬耕意自甘。
--
出自《祈雨》作者:[宋]陆游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
--
出自《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作者:[宋]苏轼
乍为旅客颜常厚,每见同人眼暂明。
--
出自《李太舍池上玩红薇醉题》作者:[唐]韩偓
诗句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