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兼能自利。
意思:利物并能通畅。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西江月·悟了莫求寂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修行和利他的,它强调了悟性、随缘、方便、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等佛教修行的重要元素,同时也强调了摩尼宝珠般的光明和利他的重要性。
首先,诗的首句“悟了莫求寂灭,随缘只接群迷”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觉悟并不是追求寂灭,而是随缘接引众生,引导他们走出迷途。这里的“接引”和“迷”都体现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即帮助他人,引导他人走向真理。
接下来的句子继续深入这个主题,它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寻常邪见及提携。方便指归实际。”这两句表达了佛教对纠正错误观念和引导他人走向真理的重视。它也强调了“方便”的重要性,即以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人,使他们能够找到真实的道路。
“五眼三身四智”等概念是佛教修行中重要的部分,它们描述了佛陀的五种感知能力、三身体现的境界以及四种智慧的层次。这些概念强调了佛法中对于智慧和境界的理解,同时也强调了修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后,“六度万行修齐。圆光一颗好摩尼。”这两句再次强调了修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六度是指佛教中的六种修行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万行则是指无数的修行行为。这两句表达了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和利益他人。圆光一颗好摩尼则象征着光明和智慧,它是利他的宝珠,能够同时利益他人和自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简洁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它强调了悟性、随缘、修行和利他等重要概念,同时也提醒我们,真正的觉悟并不是追求寂灭,而是要帮助他人,引导他们走向真理。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慈悲情怀,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