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意思:心中为念农桑苦,耳朵里像闻饥冻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水波文袄造新成》是一首对水波文袄的赞美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先,诗中描绘了水波文袄的柔软、温暖、轻盈的特点,早晨可以拥着阳光坐,晚上可以披着它踏雪而行。这种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水波文袄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其次,诗人通过对比木棉花和鹤氅毳疏,强调了水波文袄的实际保暖效果。同时,他也感叹宴安之夜,表达了对百姓生活艰难的关注。 此外,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担心百姓多寒无可救,一人独暖亦无动于衷。这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最后,诗人呼吁应该像皇帝一样拥有大裘,为百姓遮风挡雨,这表达了他对改善百姓生活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赞美水波文袄来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农桑

    读音:nóng sāng

    繁体字:農桑

    英语:farming and sericulture

    意思:(农桑,农桑)

    1.农耕与蚕桑。
    《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 心中

    读音:xīn zhōng

    繁体字:心中

    英语:(n) in one\'s thoughts; in one\'s mind

    意思:
    1.中心点。
    《墨子经说上》:“捷与狂之同长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