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题二首》 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

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

意思:苍江程不息,黑水梦为什么频繁。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偶题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是一首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首联“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诗人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这里,“劳劳”一词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千里身”则表达了离别之远,“襟袂满行尘”则描绘了离别后的行色匆匆,衣襟和袖子都沾满了行尘。这些描绘都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颔联“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诗人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思念之情。深夜时分,诗人独自流泪,思念远方的亲人。在短亭处,诗人停下来,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颈联“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诗人以江水和黑水为喻,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苍江程未息”表达了离别的路程还没有结束,“黑水梦何频”则表达了梦境中总是出现离别的情景。这两句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尾联“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希望能在月夜中乘船前往与亲人团聚。“唯应钓赤鳞”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和希望。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表现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接下来这首诗《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则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无助之感。首联“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诗人以秋天的景象暗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恨”字则表达了离别后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颔联“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夜阑终耿耿”表达了在深夜时的孤独和思念,“明发竟迟迟”则表达了天亮前的等待和期待。这两句诗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颈联“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诗人试图通过信件和燕子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凭鸿”和“燕期”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只应明月见,千里两相思”,诗人以明月为喻,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只应明月见”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表现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无助之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
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
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
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
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
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只应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江程

    读音:jiāng chéng

    繁体字:江程

    意思:江上的航程。
    宋·蔡襄《登府店福昌山阁》诗:“扁舟如可泛,歷歷是江程。”
    清·黄叔琳《送孙文博之云南省觐》诗:“雨过山驿鸡啼竹,风送江程狖挂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