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家破谪黎母矣,塚穿无髑髅焉。

家破谪黎母矣,塚穿无髑髅焉。

意思:家破滴黎母了,墓穿没有骷髅啊。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权力的滥用和贪婪的主题,通过描绘侍中和尚书的行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和反思。 首先,诗中通过“侍中谲取玉带,尚书苦爱貂蝉”的描述,揭示了侍中和尚书在权力面前的贪婪和欲望。侍中“谲取玉带”,可能意味着他巧妙地获取了皇帝的玉带,暗示他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而尚书“苦爱貂蝉”,则表明他对官职的追求过于强烈,甚至不惜牺牲道德和良心。 然后,“家破谪黎母矣,塚穿无髑髅焉”这两句诗描绘了他们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他们可能因为贪婪和滥用权力导致家庭破裂,甚至可能迫使无辜的人离开家园;同时,他们的坟墓被挖穿,也没有了尸骸。这些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贪婪和自私对他人和社会的伤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侍中和尚书的行为和后果,表达了对权力贪婪和滥用的批判,同时也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被贪婪和私欲所驱使。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很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读者对权力和贪婪的深入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侍中谲取玉带,尚书苦爱貂蝉。
家破谪黎母矣,塚穿无髑髅焉。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黎母

    读音:lí mǔ

    繁体字:黎母

    意思:
    1.黎人之祖;黎人的老妪。
    明·钱嶪《悯黎咏》:“绝谷嶂南海,深箐郁苍翠。中有黎母居,伊人尚蒙昧。”

    2.见“黎母山”。

    3.

  • 髑髅

    读音:dú lóu

    繁体字:髑髏

    短语:白骨 残骸 骸骨 骷髅 尸骨

    英语:death\'s-head

    意思:(髑髅,髑髅)

    1.头骨。多指死人的头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