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出峡》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意思:抬头看天苍苍,石洞开向南。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出峡》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他淡然面对生活,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首段描绘了作者进入峡中的喜悦,以及出峡后的喜爱。峡中的岩石和开阔的地方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他的心情也因此变得平静和安详。 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描述了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他沿着东西方向的路走了千里,探索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他不断地寻找新的风景,没有感到厌倦,反而总是想要第一个到达高处。 在诗的末段,作者回忆起在巫庙回途中的经历,途中遇到了寒泉涨水,他将其汲归后感到可爱。他还描述了在巫峡尾的所见所感,包括石室、宣尼庙宇、铁楯、天窗、石窦、瓦棺等,以及新滩阻风雪时在村落中携杖的经历。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经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淡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随遇而安,享受生活的每一刻。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
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
忆従巫庙回,中路寒泉涨。
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
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
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
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
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
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
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见天

    读音:jiàn tiān

    繁体字:見天

    英语:everyday

    意思:(见天,见天)
    方言。每天。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见天从早到晚,手里捏着一巴掌长、安不起嘴子的烟锅,在

  • 石室

    读音:shí shì

    繁体字:石室

    英语:Thach That

    意思: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
    《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