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聂之美》 行舟远不见,赖有片帆高。

行舟远不见,赖有片帆高。

意思:行船远不见,幸亏有一片帆高。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别聂之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客宦,离乡背井,生活贫困,心怀悲伤,但又在自然景象中找到了某种慰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客宦常漂泊,离怀徒自劳”,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状态——他是一个四处漂泊的客宦,饱受离别之苦。这种直白的开篇,让读者立即对诗人的境遇有了深刻的理解。 颔联“贫无衣换酒,空有涕沾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困顿生活。他贫穷到无法换取酒来消愁,只能空自流泪,泪水沾湿了衣袍。这两句诗深刻地描绘了诗人的贫穷和悲伤。 颈联“木叶寒犹在,江潮暮更豪”则转向描写自然环境。诗人用“木叶寒犹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通过“江潮暮更豪”展现了江潮汹涌的景象,这两句诗在情感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尾联“行舟远不见,赖有片帆高”则表达了诗人在困苦中寻找到的一丝慰藉。远处的行舟已经看不见了,幸运的是,还有一片高高的帆影在视野中。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诗人一些安慰和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生活困顿、心怀悲伤的境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找慰藉的坚韧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宦常漂泊,离怀徒自劳。
贫无衣换酒,空有涕沾袍。
木叶寒犹在,江潮暮更豪。
行舟远不见,赖有片帆高。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行舟

    读音:xíng zhōu

    繁体字:行舟

    英语:sail a boat; navigate

    意思:
    1.航行中的船。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