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 至今万寿山,指点过者泣。

至今万寿山,指点过者泣。

意思:到现在万寿山,指点过的哭泣。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

全文创作背景

陈三立的《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和文化环境有关。具体来说,这首诗是在纪念明朝灭亡和抗议清朝政府残暴统治的背景下创作的。 三月初九日是明朝灭亡的纪念日,这个日子在汉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陈三立等人在上海组织的逸社是一个文化团体,他们通过这个集会来表达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巨蠹圮天纲,势成土崩疾。
思陵号恭俭,坐因流贼出。
罪归亡国臣,茹恨殉社稷。
至今万寿山,指点过者泣。
杳杳歌太阳,峨峨瞰凝碧。
尚书再集社,灵感到胸肊。
分泪溢吟毫,三月十九日。
兴亡一垤影,影中验得失。
毋劳费天问,终卜立人极。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万寿

    读音:wàn shòu

    繁体字:萬壽

    意思:(万寿,万寿)

    1.长寿。祝福之词。
    《诗小雅南山有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晋·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

  • 指点

    解释

    指点 zhǐdiǎn

    [give advice (directions);show how to do sth.] 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

  • 至今

    解释

    至今 zhìjīn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引用解释

    直到现在。《楚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