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怀(十四首)》 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

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

意思:善于战斗需要掐脖子,善于指挥作战需要集中胸口。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感怀(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阐述了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智慧。 首先,“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战略和战术。在战斗中,扼吭是指掌握敌人的要害部位,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抟膺则是指集中力量,对敌人的要害部位进行集中攻击,从而迅速击败敌人。这两句诗强调了战争中的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 接着,“楚不都关中,卒为汉所倾”这句话揭示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楚国没有选择在关中地区建立都城,最终导致其被汉朝击败。这说明选择一个有利的地理位置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洛阳非用武,况乃居彭城。曹公失荆州,致使吴蜀争。五马渡江南,神孙终莫平”这几句诗则讲述了地理位置和战争策略的关系。洛阳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用武之地,而曹操作出错误的选择,失去了荆州,导致吴蜀争雄。孙权的神孙(指孙策)最终也无法平定这些纷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制定正确的战略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最后,“制胜在得势,勿云险可轻”这两句诗总结了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把握时机,乘势而为。不要轻视地形等外在因素,因为它们只是战争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战争中的策略、战术和战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阐述了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地理位置和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战争中要善于把握时机,掌握主动权,才能取得胜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
楚不都关中,卒为汉所倾。
洛阳非用武,况乃居彭城。
曹公失荆州,致使吴蜀争。
五马渡江南,神孙终莫平。
元师破襄阳,宋社忽已更。
制胜在得势,勿云险可轻。
¤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善战

    读音:shàn zhàn

    繁体字:善戰

    英语:put up a good fight

    意思:(善战,善战)
    善于作战。
    《孟子离娄上》:“善战者服上刑。”
    孔颖达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