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意思:古岸陶制作,高林尽一点。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石潴》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它是一首描绘烧制陶瓷的场景和氛围的诗。通过对古岸、高林、湘浦口、洞庭云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煤飞、爆响、穿凿等动作的描述,诗人生动地展现出烧制陶瓷的壮观景象。
首联“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诗人以古岸被烧制陶器的事件为引子,描绘出一片高耸入云的树林被焚烧殆尽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句也暗示了烧制陶瓷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热力和时间,同时也揭示了烧制陶瓷的工艺过程。
颔联“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火焰和烟雾的景象。火焰红得如同湘江之滨的流水,烟雾则混浊得如同洞庭湖上的云雾。这一联通过色彩和形态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烧制陶瓷时火与烟的交织场景。
颈联“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广阔的原野,描述了烧制陶瓷过程中飞扬的煤灰在空中的乱舞,同时远处传来的爆炸声也清晰可闻。这一联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烧制陶瓷的壮观景象。
尾联“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烧制陶瓷的地形被穿凿开来的气势,令人感受到烧制陶瓷工艺的艰辛和不易。这一句也暗示了烧制陶瓷的过程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烧制陶瓷的壮观场景和工艺过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火焰烟雾、飞扬的煤灰和地形穿凿等细节的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氛围,令人对烧制陶瓷的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烧制陶瓷工艺的敬意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