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拆知蛮尽,南低见斗宽。
意思:北拆知道蛮尽,南低见斗宽。
出自作者[宋]陶弼的《衡州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秀邑八百里,古今题画难。望高三楚近,影转七州寒。北拆知蛮尽,南低见斗宽。路尽祝融寺,江倾儿率滩》是一首描绘秀邑美景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秀邑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联“秀邑八百里,古今题画难。”描绘了秀邑的辽阔景象,八百里风光如画,令人难以用画笔将其全部描绘出来。这既是对秀邑广袤风光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秀邑美景的敬畏之情。
“望高三楚近,影转七州寒。”这两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描绘了秀邑的美景。望远可以看见远处的楚地近在眼前,影移则见得七州的影子在变幻中显得有些寒意。这里通过视觉上的变化,展现了秀邑的广阔和深远。
“北拆知蛮尽,南低见斗宽。”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秀邑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了解秀邑的北部,可以知道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而南部则显得较为原始。这里的对比,既体现了秀邑的历史变迁,也揭示了其多元的文化特色。
“路尽祝融寺,江倾儿率滩。”这两句诗描绘了秀邑的地理特色。路走到尽头是祝融寺,江水倾泻的是儿率滩。这里通过具体的地名和自然景观,将秀邑的地理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秀邑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对秀邑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秀邑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