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暖龙蛇伸。
意思:一旦进入火即使粉身碎骨也,曲身得暖龙蛇伸。
出自作者[宋]敖陶孙的《乞炭於冯孔武再用前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诙谐的笔调,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首先,诗中提到了元光河决的悲剧,这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然而,尽管天子有诏,人民却只能自食其力,如同负薪、炭、炭等,与鱼鳖争生人,表达了人民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挣扎。
接着,诗中提到了“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的智慧,这是对黔中道人以木制水、以火取暖的智慧的赞美。这种智慧使得人们在困境中找到了生存的可能,也使得诗人对黔中道人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诗人也看到了这种智慧在实际应用中的风险,“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暖龙蛇伸”,这象征着黔中道人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和艰辛。然而,正是这种艰辛和危险,使得黔中道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
诗人对黔中道人的敬仰之情并未因此而减弱,“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他认为黔中道人的智慧对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将黔中道人的故事记录下来的愿望,“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这既是对黔中道人智慧的赞美,也是对黔中道人生活艰辛的同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黔中道人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苦难和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讽刺。诗人以诙谐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