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陈郎中知和州》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意思:迈迈尚书郎,出京任二千石。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陈郎中知和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尚书郎的出世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离开乌江时的寂寞之感。诗中描绘了这位尚书郎在离开乌江时,他带走了海松树,以此夸耀于都下客。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在乌江留下的空寂遗迹的感慨。 首段描述了尚书郎出世为二千石的情形,以及他伯公的将相经历,兄弟的烜赫荣耀。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这位尚书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出世后的荣耀和地位。 第二段描述了他在离开乌江时,对当地民俗的干预。他阻止了当地的阡陌交通,独自将海松树带回都下,以此夸耀于人。这段描述中,诗人通过海松树这一象征,表达了这位尚书郎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第三段描述了他离开乌江后的寂寞和空寂遗迹,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诗中提到他去往乌江边,但只剩下空寂的遗迹,表达了对他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最后一段描述了他在乌江边的旷望景象,以及他为使君带来的欢愉,平时留下的吏责。这段描述中,诗人通过旷望景象和吏责的对比,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和对他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尚书郎的出世行为、离开乌江时的寂寞之感、以及他在乌江边的旷望景象等细节,表达了对这位尚书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他在乌江留下的空寂遗迹的感慨和对他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伯公历将相,兄弟皆烜赫。
前罢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独将海松归,夸与都下客。
今去乌江边,寂寞空旧迹。
当求虞姬草,无风舞随拍。
城头可旷望,千里波月白。
俱助使君欢,平时遗吏责。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蔼蔼

    读音:ǎi ǎi

    繁体字:藹藹

    英语:lush; luxuriant

    意思:(蔼蔼,蔼蔼)

    1.茂盛貌。
    晋·陶潜《和郭主簿》之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 千石

    读音:qiān dàn

    繁体字:千石

    意思:石,容量单位。
    秦·汉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少计算,从二千石递减至百石止。古代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员品级较高,因以“千石”指高官。
    《东观汉记郭丹传》:“郭丹,

  • 尚书

    读音:shàng shū

    繁体字:尚書

    英语: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意思:(尚书,尚书)
    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为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