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歌尘萧散梦云收。

歌尘萧散梦云收。

意思:歌尘萧散梦说收。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乘舟东下,经过白苹洲时的情景。当时正值秋天,一叶落而知秋,“一叶忽惊秋”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水流东去,作者顺水而行,似乎水流也在催促他前行,故说“分付东流”。而白苹洲上的小楼,半卷的帘子,似乎是认出了作者乘坐的归舟,这在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白苹洲的距离,使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亲切感。 下片则写作者的回忆与感慨。“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朋友交往的怀念,虽然现在已经离去,但心中仍然留有那份情感。接着“歌尘萧散梦云收”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过去的欢乐已如尘埃消散,如梦醒云散。最后“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两句,表达了作者此刻的孤独与忧愁,只有酒杯前的明月相伴,显得格外凄凉。 整首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白苹洲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离别朋友后的孤独与忧愁。词中意象鲜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叶忽惊秋。
分付东流。
殷勤为过白苹洲。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
迹去心留。
歌尘萧散梦云收。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歌尘

    读音:gē chén

    繁体字:歌塵

    意思:(歌尘,歌尘)
    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喜《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唐·郑谷《蜡烛》诗:“多情更有分明处,照

  • 梦云

    读音:mèng yún

    繁体字:夢雲

    意思:(梦云,梦云)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

  • 萧散

    读音:xiāo sàn

    繁体字:蕭散

    英语:sparse but graceful

    意思:(萧散,萧散)
    I

    1.消散;消释。
    《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

  • 读音:shōu

    繁体字:

    英语:to receive

    意思:1.裁减;罢免。

    近义词: 约束、接收、收束、收受、收割、收取、收执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