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桑子·群芳过後西湖好》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意思:笙歌散尽游人离去,开始觉得春空。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後西湖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将尽时西湖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西湖的美丽与哀愁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句“群芳过後西湖好”便点明题意,春天的百花凋零之后,西湖的景色依然美丽。这里的“群芳过后”并非表示百花凋零,而是暗示春天的结束,夏日的来临。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春末夏初的西湖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狼籍残红”进一步描绘了春末西湖的景象,花瓣凋落,满地狼藉。然而,这“狼籍残红”也别具美感,让人想起落花缤纷的美丽景象。 “飞絮濛濛”则描绘了柳絮飘飞的场景,濛濛的飞絮如同雪花般轻盈,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而“垂柳阑干尽日风”则进一步描绘了垂柳在微风中的摇曳姿态,阑干高耸,垂柳摇曳,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接下来的“笙歌散尽游人去”描绘了游人离去、笙歌停止的场景,暗示着春天的结束。这里的“散尽”和“尽日”都表达了游人的离去给西湖带来的空旷和寂静。 最后,“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独处屋内,双燕在细雨中归来的场景。这一场景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与前文的空旷和寂静形成对比。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末西湖的美景和游人的离去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群芳过後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游人

    读音:yóu rén

    繁体字:游人

    短语:观光者 度假者 观光客 旅行者

    英语:(n) tourist

    意思:(参见游人)

    1.无产业的流浪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