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意思:?你知道神不是形,为什么又异人天。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颍州(今安徽阜阳)所作。诗中通过对自家故园中一棵柏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追思。
首段描绘了故园中的翠柏,比喻为蒲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被幽囚的苦闷,百无聊赖中只能长时间观赏翠柏。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开始对人生和自然进行深入的思考。他感叹柏树经历了多年的风雨,见证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并以此引出对李将军和温御史的追思。诗人认为,即使是像陶渊明和苏轼这样的名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并非完全正确或唯一,而是各有千秋,相互补充。
最后,诗人引用了神不灭论的观点,认为三皇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和智慧仍然存在于世间;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必有终结之时;即使是彭祖那样的长寿之人,也有生命的终结。这些观点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柏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追思。诗中既有对自我思想的反思,也有对他人思想的接纳和吸收,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怀和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