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气临参不肯降,时时兵甲问南邦。
意思:鬼气在参不肯投降,当时士兵问南王国。
出自作者[明]汤显祖的《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金沙原与蜀通津,路出黔阳千里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描绘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金沙原与蜀通津的路口,以及这个路口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
首联“何事不教东一线,兰沧千古为他人。”诗人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路口的独特地理位置的深深感叹。这里为何没有成为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而让兰沧(地名)千古为他人所有?这里的地势和交通地位本应十分重要,却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引发了诗人对历史和地理的深思。
颔联“鬼气临参不肯降,时时兵甲问南邦。”这里的“鬼气临参”可能指的是一个神秘或荒凉的地方,诗人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路口的特殊氛围。“不肯降”可能暗示着这里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历史事件,而“时时兵甲问南邦”则描绘出一种战争或防御的紧张气氛。
颈联“天开贵竹当雄楚,地拥西台接丽江。”诗人描绘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天开贵竹”描绘了这里竹林茂密、环境清幽的景象,“地拥西台接丽江”则描绘了这里与丽江相邻,地理位置重要的特点。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金沙原与蜀通津路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地理的深深思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战争和防御的思考,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语言和风格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鬼气临参”、“时时兵甲问南邦”等,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动态感。同时,诗人也运用了富有哲理和象征性的语言,如“何事不教东一线”、“天开贵竹”等,使得诗歌具有深远的内涵和思考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思考性的诗歌,通过描绘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氛围,引发了读者对历史、地理、战争、和平等问题的思考。同时,诗人的语言和风格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