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韵》 然而泽中蛇,时得龙一鳞。

然而泽中蛇,时得龙一鳞。

意思:然而,泽中蛇,当时有一条龙鳞。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的一种深切的慰藉和赞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淡泊名利、孝顺父母、才华横溢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友人从江南来,见到友人在东浦的榛林中生活,问他为何不去治理,而他的兄长则在洛阳附近游历。友人一直热爱文字,并且孝顺父母,去年刚刚升朝,与缙绅之流有所交往。现在,他与作者同行,笑语频频,鬓发未改,喜上眉梢。 接着,诗中描述了友人的才情和思想,他善于辞令,文采斐然,对周孔教诲深有领悟,庆幸遇到淳朴的时代。他提醒友人不要惊异于世间的怪异之事,要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并鼓励他不要被尘世间的纷扰所迷惑,要保持自己的本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不要被世俗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本心。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予从江南来,见子东浦榛。
问子何不治,子兄游洛濒。
子素乐文字,而复养慈亲。
去年始升朝,差差陪缙绅。
今也与吾肩,行立笑语频。
未经鬓发改,喜预班缀新。
思如曩时会,浩饮不计巡。
往谒持约史,文辞媿彬彬。
谓将一乘粟,欲敌千箱囷。
然而泽中蛇,时得龙一鳞。
况复周孔教,幸逢舜欠淳。
慎勿惊怪奇,怪奇世多摈。
吾惭辽东豕,未见西狩麟。
汨汨尘泥间,曷辨玉与珉。
昨来忽有知,所索非所循。
使焉转磨衡,安得目不眴。

作者介绍 柳恽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然而

    读音:rán ér

    繁体字:然而

    短语:然 而是 但 可 而

    英语:yet

    意思: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转折。连接的两部分意思相反。犹言如此,不过;如此,但是。

  • 一鳞

    (1).一片鳞甲。 晋 夏侯湛 《抵疑》:“向若垂一鳞,迴一翼,令吾子攀其飞腾之势,挂其羽翼之末,犹奋迅于云霄之际,腾驤于四极之外。”
    (2).指一尾鱼。 三国 魏 曹植 《答崔文始书》:“临江直钓,不获一鳞,非江鱼之不食饵,其所饵之者非也。”《陈书·王固传》:“又宴於 昆明池 , 魏 人以南人嗜鱼,大设罟网。 固 以佛法咒之,遂一鳞不获。”偶亦用为自喻之辞。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